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等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3)价值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选用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三)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各专业大二学生。
三、教学设计
使用智能教学工具:本课程教学通过引入“优学院”APP,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轻松,可实现“优学院”手机 APP 与电脑投屏同步应用,并在讲授过程中可随时切换其他线上教学资源,也可实现讲课过程中在 ppt 上标注、画圈突出等。在讲授过程中可以使用“优学院”APP 中的签到、抢答、主题讨论、随堂测验、投票、分组任务、问卷、评分等多个同步在线课堂功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拓展涉农教学资源:基于本校为涉农高校实际,本课程积极拓展涉农教学资源。依托“优学院”平台,建立了包括微课、视频、音频、文档、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库,内容覆盖课程各章内容,不断丰富既体现本课程特点又体现农科特色的资源库。学生利用资源库在线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方法。理论讲授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必须严格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精神,使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教师认真备课并加强集体备课,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课堂讲授艺术,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理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翻转课堂教学法。立足教学重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结合点,优化选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师生线上线下适时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撰写课程社会实践报告方法。鼓励学生在课程给定的主题范围内自选题目,走向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高学生阅读文献、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创新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在授课中教师根据讲授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除学生对某些理论和社会问题的困惑。
选播视频资料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优秀的、最新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插播,在观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评论。
四、考核评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线上作业、线上讨论、课堂讨论、考勤等过程性考核等)占 30%、期中成绩(指实践教学成绩考核) 占30%、期末考试成绩(线上和线下结合考核)占总成绩的 40%。
考试的形式为开卷闭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