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教学科研  师资队伍  党群工作  院内下载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
2024-10-22 08:20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观、法治观等的教育。通过教学,实现下列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把握人生价值、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运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和分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

3、价值目标:引导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正确人生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道德品格、提升道德境界,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培育大学生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自觉意识,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3学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授39学时,课程实践9学时。

理论讲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理论教授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课程内容

学时

专题一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2

专题二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6

专题三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祟高信念

6

专题四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专题五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4

专题六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6

专题七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9

同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为主要教学参考资料,根据章节内容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料。

课程实践采用学生全员参与、班内分组开展、教师全过程指导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你好,青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讲好天农故事”等实践主题下选题,完成后按要求提交视频和课程实践报告。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系统讲授为主,同时运用问题链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优学院”平台,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以教育部统一制作的课件为参照,结合教学实际修改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基于本校为涉农高校实际,本课程积极拓展涉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农科案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其中,平时考核主要采用线上练习、模拟测试、课堂表现(纪律考勤、参与课堂互动)的方式,占总成绩的30%;期中考核主要采用课程实践的方式,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线上、线下考试的方式,线上考试部分以闭卷形式通过优学院APP进行,线下考试部分以开卷形式通过纸质试卷进行,占总成绩的 40%。

通过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在课内外的现实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更多>>
尚无内容。
院内下载 更多>>
· 差旅费报销单
· 成绩更改申请表
· 天津农学院调(停)课申请表

版权所有: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